不吃早餐可以帮助减重吗?少吃一餐看似减少了热量摄取,但实际上不吃早餐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反效果、影响身体健康。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不同的饮食减重方法,像是211餐盘、168断食、低糖饮食或是单一饮食减重法等,虽然执行方法不同,但背后最主要的原理都是通过“减少热量摄取”,让吃进去的热量小于身体的消耗量,以创造热量缺口。如果能长期维持热量的负平衡,可以大大提升减重的效果。
在控制饮食、创造热量缺口的同时,要小心不要演变成过度的节食。如果一整天的热量摄取太低、甚至不到800大卡,在临床上就属于极低热量的饮食,是需要在专业的医疗人员协助下进行,且不适合长期使用。
不正确的节食容易造成营养素摄取不足,引起身体的荷尔蒙失调、经期不规律、掉发、免疫力下降等风险,更会加速身体肌肉量的流失,让整体的基础代谢率下降,更不利于减重。
有的人不吃早餐可以减重成功、有的人却愈减愈胖,影响成败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其他餐的份量与热量。虽然减少了早餐的热量,但如果下一餐因此吃得比原先还多、超出自己身体所需,热量摄取没有达到负平衡,自然就无法瘦下来。
不少研究资料都指出,不吃早餐可能更容易造成体重的增加,或是提高2型糖尿病的风险,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下一餐血糖波动更大
如果空腹的时间过长、或是刻意省略一餐不吃,容易造成下一餐的血糖波动更大,甚至影响到整天血糖的波动,也就是所谓的次餐现象。而剧烈的血糖波动会促使更多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脂肪的合成、反而不利于减重。
2.饥饿素分泌增加
饥饿素是由肠胃道的细胞所分泌的荷尔蒙,最主要由胃部分泌。当胃中没有食物时就会提升饥饿素的分泌量,传递讯号给大脑、刺激食欲让我们想进食。经过一整晚的空腹后,如果早餐又没有进食,会促使饥饿素浓度上升,容易导致下一餐的吃得比平常更多。
3.摄食的产热效应降低
进食后身体会消耗热量来协助食物被分解、消化与吸收,这是所谓“摄食的产热效应”。有研究指出,早餐的摄食产热效应比晚餐好,也就是说如果一整天摄取的总热量相同,吃早餐比晚餐更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有助于体重的下降。
饱腹感是减重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一旦有了饱腹感,可以减少想要进食的时间、避免额外的热量摄取。有研究指出减重过程中,比起单纯吃淀粉类食物,早餐选择含有鸡蛋的餐点,在体重和腰围的下降都更显著。
饱腹感能维持多久,与我们选择的食物有关,当食物富含蛋白质、纤维和水份时,因为消化所需的时间比较长,饭后更能维持饱腹感;而加工食品或纯淀粉的饮食,则比较容易让我们在饭后产生饥饿感,导致再度进食、增加热量摄取。
推荐大家先从淀粉类食物的早餐,像是糕点、面包、馒头等开始减少,并且增加早餐蛋白质的摄取,能提升整体的饱腹感,更有利于体重的管理。
很多人碍于工作或家庭需求、来不及自己准备早餐,以下分享几个在外购买早餐的技巧:
避免单一糖类,或是“糖+糖”、“油+糖”的组合
面包、馒头等都是GI值较高的糖类食物、单吃容易使血糖剧烈波动;而油条油饼、煎饼、糖包、加糖的豆沙包、果酱吐司、薯泥饼类、部分三明治等属于“糖+糖”或“油+糖”搭配,则容易摄取到过多糖份,容易使血糖升高太多。建议适量的糖份,搭配蔬菜和蛋白质可以更饱足、延续饱腹感。
注意烹调油量,减少加工食材
传统早餐店经常使用大量油脂来烹调,比如油炸、油煎等,一餐中摄取到过多油脂,会延缓血糖下降的时间,容易导致下一餐进食时血糖更高。而且早餐经常出现火腿、香肠或酥饼等加工食材,不仅油脂量高、还含有额外的糖份,建议可以选择瘦肉、鸡腿等原型食材。
选择无糖饮品
买早餐时经常会搭配饮品套餐,建议饮料可以选择黑咖啡、无糖豆浆、无添加糖牛奶酸奶等,或是直接喝白开水也是健康又省钱的方法。
不吃早餐不一定能帮助减重,还有可能产生反效果、愈减愈胖;但如果早餐吃得均衡健康,不但可以满足饱腹感,还能避免饥饿素过度分泌或血糖剧烈波动。
阅读全文
-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新发现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中的蛋白质类型并不像总体体重减轻那么重要。
-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说法,减肥可以加强血糖控制,降低患高血压和动脉斑块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据一篇文章称,将体重减少5%到10%就可以帮助一些人减少所需的糖尿病药物用量。
- 一些研究发现,一个人保持高体重指数(BMI)(衡量超重或肥胖的常见指标)的时间越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脂肪组织很活跃,会释放激素并对其做出反应,这些激素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包括糖尿病)的风险。但即使减掉5到7千克,也可以对改善您的健康和血糖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 减肥通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目标,2型糖尿病患者与超重或肥胖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种饮食策略最适合患有这种代谢紊乱的人。
- 肥胖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旦人们变得肥胖,他们的大脑可能会停止对有助于他们在摄入某些营养素后感到饱足的信号作出反应。
声明:
① 本平台部分素材引用于网络,但鉴于来源广泛、数量较多,难以逐一核准作者身份,如有侵权,烦请原创作者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② 本平台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不做任何医疗依据、建议及保证,病情的治疗请在正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