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糖友需要每天测血糖,有的则几天测1次即可,每个人测血糖的频率不同,具体测血糖的时点也因人而异。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一般为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如凌晨2∶00-3∶00)。
仅通过生活方式就可以平稳控糖者,病情较轻,血糖相对稳定,测量频率低。
- 每周任选1天,测空腹、三餐后及睡前5点血糖。
- 根据需要,进食平时很少吃的食物和运动前后可以测血糖,了解生活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新诊患者刚开始用药,或者正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糖友需要较为频繁地测血糖,选择“短期强化血糖监测法”。
- 3天/周,最好工作日选2天,休息日选1天。
- 每天测5-7个时间点的血糖,如下。
此外,对于有频发低血糖症状,处于感染等应激状态时,也适宜选择这种监测方法。
当血糖已达标,药物治疗方案固定下来时,血糖相对稳定,则可以降低监测频率。这时着重控制血糖波动,可选择“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法”,来观察饮食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
- 3天/周,任意选择3天。
- 每周测3个配对血糖,至少包括早餐前后,午餐前后和晚餐前后。
- 配对血糖需分布在不同日。
- 当餐前餐后血糖差值过大时,需要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它基于血糖浓度发挥其降糖功效,当血糖升高时,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当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时,则不再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低血糖风险低。
刚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时,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可选择“短期强化血糖监测法”。
- 3天/周,最好工作日选2天,休息日选1天。
- 每天测5-7个时间点的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调整到固定剂量后,血糖基本稳定,可选择“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法”。
- 每周测3个配对血糖,至少包括早餐前后,午餐前后和晚餐前后。
- 配对血糖需分布在不同日。
1.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者
胰岛素强化治疗者每日要多次注射胰岛素,以及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友,需要每日监测血糖。
- 血糖未达标时,每日测血糖5-7次,具体时间点如下。
- 血糖达标时,每日测血糖2-4次,具体时间点如下。
2.使用基础胰岛素者
注射基础胰岛素的糖友在血糖未达标时,需要根据空腹血糖值,调整睡前的基础胰岛素量。血糖达标之后,除了空腹血糖,还要关注早餐后和晚餐后的血糖情况。
- 3天/周,未达标时只测空腹血糖,达标后测3点血糖,分别空腹、早餐后及晚餐后血糖。
- 血糖未达标者每2周复诊1次;血糖达标者每月复诊1次。
- 在复诊前1天需要测5点血糖,分别是空腹、早中晚三餐后及睡前。
3. 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者
预混胰岛素是由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治疗方案包括每日1次、每日2次、每日3次。用药方案不同血糖监测的方法也不同。
每日1次方案者可按照基础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方案测血糖;每日3次方案者可参考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血糖监测方法测血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者血糖监测方案如下。
-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者在血糖未达标时需要每2周复诊1次,达标者每月复诊1次。
- 在复诊前1天需要测5点血糖,分别是空腹、早中晚三餐后及睡前
4. 使用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者
双胰岛素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可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但仅监测空腹即可,分每日打1次和每日打2次的血糖监测方案。
- 空腹血糖是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一般不超过8点)所测得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
- 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的糖友,要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
- 接受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糖友,如果怀疑出现夜间低血糖,还应监测凌晨2-3点的血糖。其他有低血糖症状时,也应该测随机血糖。
- 糖友应随时记录血糖检测的结果和药物、胰岛素使用情况,记录导致低血糖和血糖升高的各种原因。
- 对于联合用药的患者,监测方案更为复杂,请遵医嘱。
阅读全文
- 选择合理的血糖监测频度,可以高效、直观地反馈血糖监测情况,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及低血糖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一天之中有7个“黄金时刻”可以进行血糖监测,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结果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 华盛顿大学(UW)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名为GlucoScreen的系统,该系统使用现有的智能手机技术和重新设计的试纸来准确测量血糖水平,用于早期糖尿病前期检测。
- 这项被称为E5的秘密研究的目标是在不需要刺破皮肤采血的情况下,测量人体葡萄糖含量。如果此次技术突破得到完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将是一个福音。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自然会失去肌肉质量,新陈代谢功能也会下降。像这样的转变不仅会导致糖尿病的发展,因为它们会影响体内的胰岛素,而且如果患有糖尿病,也会使控制病情变得更加困难。
- 研究表明,遵循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女性。摄入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而从饮食中摄入植物性脂肪则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声明:
① 本文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是为内容分享、知识科普,服务社会公众,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故不对其负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烦请原创作者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② 本平台部分素材引用于网络,但鉴于来源广泛、数量较多,难以逐一核准作者身份,如有侵权,烦请原创作者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③ 本平台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不做任何医疗依据、建议及保证,病情的治疗请在正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