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少吃或者不吃主食

主食并非吃越少越好。主食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能量,若是长期少吃或者不吃主食,人体就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反而容易增加其它食物的摄入量,如肉类、零食等,有些食物更容易促使血糖升高。

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当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或抵抗时时,糖代谢紊乱急剧加重,此时,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只好消耗脂肪或蛋白质来分解提供能量,这容易导致酮体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严重的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正确做法是:主食不能少,但每天主食的总量要控制在300克左右。主食可以粗细搭配,如大米、面粉搭配小米、玉米、红薯、土豆、山药等。这样可以降低主食的升糖指数,同时增强饱腹感。

误区二:只能吃不甜的食物,甜的食物不能吃

很多糖友认为控糖只要不吃甜食就可以了,事实并非如此。糖友在选择食物时并不能仅凭味道来选择,还要看它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

大部分有甜味的食物、饮料都是含有糖的,比如蛋糕、饼干、可乐等,这些含糖的食物会使血糖升高,应该控制少吃。

另外,现在还有些甜味食物其实使用的是甜味剂,甜味剂本身虽然有甜味,但几乎不影响血糖。

有些糖友看到这里会想,那这些食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加控制的吃了?其实不然。比如,有些蛋糕虽然是使用甜味剂代替了蔗糖,但制作蛋糕所用的面粉里淀粉含量也很高,淀粉可是会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同样对血糖影响很大。

正确做法是:对于经常食用的食物,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控制摄入量。对于拿不准的食品,吃之前先了解其糖、碳水化合物等含量后再食用,拿不准的,就少食用。

误区三:水果很甜含糖量太高,不能吃

虽然水果的含糖量确实偏高,但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当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平稳时,应该适当食用水果,不过,最好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

正确做法是:建议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草莓、柚子等。每天控制总量在200克左右。

误区四:控糖不控盐

糖友不仅要控糖还要控盐,特别是许多糖尿病人都是中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更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低盐饮食有利于糖友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正确做法是:患有高血压等并发症的糖友,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合并患有高血压肾病的糖友食盐应控制在2克以内,对于没有并发症的年轻糖尿病友,食盐摄入量也要低于6克,同时也要将调料中所含的隐性盐计算入内。

误区五:患了糖尿病就只能吃素不能吃肉了

糖尿病虽然被称为“富贵病”,但糖友更应该注意日常的饮食平衡。优质蛋白质对糖尿病人的健康十分重要,不吃肉类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更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正确做法是:糖尿病患者也应该保证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豆类等。

误区六:已经服药控制住血糖,就无需再控制饮食了

血糖控制正常后无需控制饮食是一种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反反复复,就是因为血糖控制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控制饮食了,然后病情逐渐加重。

正确做法是:因此无论血糖控制正常与否均需控制饮食。已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还是在异常范围,都要合理控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