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量精准计算食物的分量确实不容易,而对于刚患糖尿病,需要饮食管理的糖友来说,211均衡饮食法便是很好上手的方式。以下举出两个使用的例子:
在家备餐:准备4个一样大小的碗,分别将食物放入碗中,其中2碗是蔬菜类、1碗是蛋白质、1碗是全谷杂粮类(淀粉)。
在外用餐:利用自助餐常见的长型或圆形餐盘,一半放蔬菜类,1/4放蛋白质,最后的1/4放全谷杂粮类(淀粉)。
以上的做法就称为“211均衡饮食法”,能帮助我们在一餐中,均衡摄取到三大营养素,不论是习惯自己煮饭带饭,还是在外吃饭都能轻松执行。
211均衡饮食法的重点在于:提高蔬菜量的占比。
因为蔬菜的膳食纤维很丰富,除了容易有饱足感外,也能有效延缓血糖的上升。蔬菜的热量也很低,对想开始管理血糖或体重的糖友来说,是非常适合多摄取的食物。
那么为什么要减少蛋白质与全谷杂粮类的比例呢?
虽然蛋白质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也有助于增加饱足感,但是热量相较蔬菜来说更高,因此分量可以再少一点;全谷杂粮类虽然会直接造成血糖的上升,但因为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所以还是要适量摄取,分量可以是蔬菜的一半就好。
在执行211均衡饮食法时,也可以在饭后适当摄取水果。
记得每次摄取的分量,不要超过1个拳头的大小。因为水果也含有天然的果糖,吃多了容易造成血糖上升。
掌握211均衡饮食法的比例后,就能多吃吗?
通过211均衡饮食法,便能均衡摄取到食物的营养。不过为了让血糖表现更稳定,以及做好体重的管理,还需要再搭配以下四点:
(一)留意进食的顺序
研究显示,先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再吃全谷杂粮类,能让胰岛素的释放较平稳,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更能避免合成过多的脂肪。
(二)吃饭要细嚼慢咽
进食后,饱腹感传到大脑的时间是15–20分钟,因此吃饭时要记得细嚼慢咽,一餐吃20–30分钟左右,比较不会在吃完后觉得没有饱足感、吃下更多的食物。
如果习惯狼吞虎咽或是吃得速度很快,不只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也会摄取过多的热量。
(三)注意食物的选择
尽量选择未加工的原始食物,除了能避免摄取过多的糖和盐外,还能获得更丰富的营养素及矿物质。针对不同食物,以下也提供了几个挑选建议:
蔬菜:每天摄取各种颜色的蔬菜,如:绿色、紫色、红色还有菇类等。蔬菜除了富含膳食纤维外,还有各种的花青素、植化素等,能保护心血管、远离慢性病的发生。
豆鱼蛋肉类:可以选择低脂或饱和脂肪较少的肉类,如:海鲜、鸡肉,另外也可以每天摄取豆制品和鸡蛋等,避免摄取饱和脂肪较多的肉类,如:猪肉、牛肉等,一周吃2–3次就好。
全谷杂粮类:可以选择未加工的全谷杂粮(淀粉),如:糙米饭、藜麦饭、五谷饭、荞麦面等,富含较多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也有助于稳定血糖。
最后,烹调的方式也很重要,尽量用清蒸、水煮的方式代替油炸,来降低油脂的摄取。
肾功能指数异常的糖友,因为要注意的饮食原则不太一样,所以记得先和医生讨论再决定三大营养素摄取的分量。
(四)掌握摄取的分量
使用211均衡饮食法后,不代表吃下肚的分量可以任意增加。
若想减轻体重,就需要控制分量的摄取,因此在选择碗或餐盘时,可以慢慢从大碗改成小碗、大餐盘改成小餐盘,利用工具的辅助,循序渐进地减少份量,就能轻松又有效地达到减重目的。
若想控制好血糖,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人适合摄取的分量是因人而异,所以211均衡饮食法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三种食物的比例,但实际分量还是要先向营养师请教。
糖友不论是想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或是进行体重管理,都可以参考211均衡饮食法。记得遵守以上几点,并搭配餐前与餐后的血糖量测、适时修正摄取的分量,就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阅读全文
- 代糖一直都有安全性的争议,其中最常被讨论的就是阿斯巴甜。近期更有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会致癌。究竟使用代糖安不安全?糖友能不能吃代糖?
- 糖友是可以吃面食的,虽然面食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但当与高纤维和瘦肉蛋白搭配并控制比例时是可以安全地食用。在面食选择上尽量选择面条、包子而不是馒头,大多数面条属中低升糖指数食物,平均升糖指数在55左右。而经发酵制作的馒头,平均升糖指数在85左右。
-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强烈表明,在饮食中添加特定数量的整个浆果和绿叶蔬菜,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组成和心脏代谢风险。
- 究竟糖尿病患者要怎么吃?有哪些糖尿病的饮食原则要掌握呢?难道真的不能吃米饭、水果,只能敬而远之吗?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饮食事项要注意呢?一起来认识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吧!
-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新发现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中的蛋白质类型并不像总体体重减轻那么重要。
声明:
① 本文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是为内容分享、知识科普,服务社会公众,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故不对其负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烦请原创作者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② 本平台部分素材引用于网络,但鉴于来源广泛、数量较多,难以逐一核准作者身份,如有侵权,烦请原创作者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③ 本平台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不做任何医疗依据、建议及保证,病情的治疗请在正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